我們在布宜諾斯艾利斯(Buenos Aires)待上一個月,不光是要感受「南美巴黎」的風采,也想繼續我的西語學習。報名了三週的課程,每天早上走二十分鐘去學校和複雜的詞態變化奮戰。難得在異地能有如此反覆路線,特地把途中的日常紀錄下來。
路線從租的公寓開始,從14樓搭一個小小的老舊電梯,哐啷下樓,大廳的小庭院和50年代造型的皮沙發,透露著曾經的意氣風發。守衛不在位子上,不知道跑到哪裡去,但桌上閃爍的小電視銀幕和泡好的馬黛茶,宣告人已上崗位。
阿根廷人是離不開馬黛茶的,剛走出大樓門口,就看到一個年輕人用臂彎挾著長長的熱水瓶,手裡拿著一個揷著金屬吸管的杯子,自在的從公車上下來,準備整天吸著馬黛茶工作。奇怪的是,儘管男女老少都愛喝馬黛茶(mate),城裡的咖啡廳還是很多。十幾層樓的高樓,有著法式的鐵欄陽台和精美的牆面裝飾,一樓咖啡廳正忙碌的招呼早晨喝咖啡配半月麵包(medialuna)的客人。
再往前走,經過的大樓公寓,小小的前廳沒有請守衛,但是有個立牌銀幕,一張帶著耳機的人臉,左看右看的,遠端監看著不知道多少個大樓的門,對我來說很是新奇,忍不住停下,看看能不能和銀幕裡的人對上眼。
路走到盡頭,是個公園,不大不小,兒童遊戲場和長椅都有,在高樓公寓中一片綠樹成陰,很是愜意。可惜我沒有閒情逸致在公園曬太陽,因為公園旁的教堂門口守著一排遊民,或蹲或躺,佔了人行道一大半,有的裹著毯子睡在骯髒的單人床墊上,有的和伴侶摟著靠在教堂圍欄上。我迴避著眼光,忍著刺鼻氣味,學著和其他路人一樣冷漠的匆匆走過,但眼角竟然瞥見一個五歲左右的小男孩,坐在購物車裡,和媽媽一起等在大大的垃圾桶旁。 唉!在這經濟蕭條的大城,可該有多少這樣的可憐人。
帶著複雜的心情往前走,來到一條寬大的馬路。世界上最寬的馬路就在布宜諾斯艾利斯,七月九日大道。曾經這個國家富裕,和歐洲國家旗鼓相當,在經過多次政治動盪和不良的經濟政策後,早已不復從前光彩。即使城市擁有華麗的建築和優美的公園廣場,文化中也帶有歐洲裔移民的高級品味,卻難以掩蓋生活在貧窮線下的人們,對這座城市帶來的衝突。他們穿梭在大街小巷間,拿著自製鉤子,從大垃圾桶中翻找東西吃;他們睡在路邊的騎樓旁,窩縮在城市的角落裡;甚至帶著孩子在街上乞討。
馬路旁的餐廳門口立著招牌,上面的價目貼過厚厚的一層膠紙,不知已經改過多少回。路口轉角,有兩間外匯銀行West Union,每天經過都排著長長的人龍,因為幣值不穩定,通貨膨脹嚴重,提領現金成了當地人例行苦差事。往學校方向走,會經過兩家書店和一個劇場。雖然經濟蕭條的像第三世界國家,但是城中書店數量可觀,美術館和博物館遍佈,大街上商店餐廳林立,文藝活動頻繁,還是繁華的像第一世界國家。
阿根廷的經濟危機,早成國際新聞,來之前就有耳聞,但人到了布宜諾斯艾利斯,才能真的了解這個城市的風貌。推門走進學校前,看一眼熙熙攘攘的街道,阿根廷人真的只剩下世界杯冠軍能引以自豪了嗎?